当前位置: 主页 > 温州新闻 >

瓯海“共同富裕联合体”:“纸”点青山带富一方百姓

时间:2022-09-24点击:
刚刚过去的暑假,瓯海区泽雅镇纸源造纸研学基地里,一批又一批学生慕名而来,沉浸式体验非遗技艺。

  纸源村村民潘银兄是古法造纸传承人,也是研学产业工作人员之一。捣刷、淋刷、捞纸……再熟悉不过的造纸工序,如今成了他家门口就业的“手艺活”。“最高峰时,每天有近200人来参加研学活动,月增收近3000元。不用出远门就能有份收入,真不错!”潘银兄说。

  改变“潘银兄们”劳作方式的,是瓯海区泽雅镇党建统领下的“研学纸山·未来乡村”共同富裕联合体。

  泽雅镇素有“千年纸山”之称,最早可追溯到唐朝,最鼎盛时期,漫山遍野铺满金黄色的纸张。随着时间推移,这里因为水源地保护和现代造纸术发展,渐渐失去了往日辉煌。

  如何让传承千年的古法造纸技艺重焕新生?从2017年开始,瓯海区依托纸山文化开始在当地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。2021年3月,成立党建统领“研学纸山·未来乡村”共富联合体——以位于纸山景区核心区域的垟坑、纸源、水碓坑、外水良等4个村为主体,联合梧田街道大堡底等3大经济强村,君兰、安葵、兰里等7家龙头企业,文广旅体局、投促中心、妇联等4个结对部门及温州理工学院。紧接着,以外水良“民宿村”、纸源“研学村”、水碓坑“休闲村”、垟坑“智慧村”为发展定位的一整套规划体系应运而生。

  发展方向确定后,所需要的“地”和“钱”从哪儿来?共富联合体送来了破局的“金点子”:

  针对“地”,将“盘活农村闲置资源”作为突破口,通过“微改造、精提升”方式,累计盘活闲置公房近1万平方米、闲置农房300余间,打造了外水良艺境、唐宅艺术民宿、水碓坑MOJ咖啡、兰里乡村私塾等一批核心项目,拉动村集体增收近500万元,带动周边产业营收超1500万元。“比如,我们把垟坑闲置村文化礼堂打造成‘未来乡村客厅’,除了设置便民服务中心、村民会议室外,一部分空间还交由社会化运作,每年为村集体带来固定租金15万元。”泽雅镇党委委员蔡凯说。

  针对“钱”,创新推出“财政资金折价入股”模式,以水碓坑村“中国传统村落”项目为例,共富联合体里的各村共流转闲置民房87间,整合财政资金2690万元进行房屋修缮改造,与联合体里的企业签订整村运营协议,实现村集体每年增收150万元,企业投资回报率提升15%,村民通过房屋流转、本地就业和农货采销户均年增收2.4万元。

  有了一系列探索实践,好消息不断传来:今年5月,瓯海区泽雅镇研学纸山片区(纸源村等)入选全省首批未来乡村名单;前不久,瓯海“共同富裕联合体”作为典型案例向全省推广。

  记者手记

  抱团联建 迸发“1+1>2”的共富效应

  如果把“共同富裕”比作一道考题,基层的解题方法不尽相同。但无论哪种“打开方式”,万变不离其宗的是:要立足实际、找准优势,探索适合自己的共富机制性创新模式,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共富之路。

  如村民潘银兄所言,古法造纸易学难精、工序繁琐,且现代造纸术发展对其冲击很大。但如何让“老树”开出“新花”,基层党组织带领村民们找到了解题方法——不局限于一个村的单打独斗,而是最大限度整合各方优势资源,与经济强村、龙头企业等成立“共同富裕联合体”,推动研学、民宿、电商“三大行业”和古法造纸、高山蔬菜、电商孵化等“十大基地”落地,打造集游玩、食宿、文创、电商等为一体的“研学纸山”全产业链条。

  一百个人心中,或许有一百种“未来乡村”的模样,但在“研学纸山”,我们触摸到了无限可能,相信它也能为“见美见富见未来”提供更多鲜活案例。
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